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3-18
運城市鹽湖區區委辦 柴麗娟
我有幸出生在一個普通的黨員家庭、革命家庭、烈士家庭。我的父親柴元忠是垣曲縣公安戰線退休的老刑警,母親崔霞在垣曲縣林業局退休,他們一輩子忠于職守、默默奉獻、艱苦奮斗、清白做人,用一生踐行著入黨誓言。今年七月一日,父母雙雙榮獲組織部門頒發的“光榮在黨50年”勛獎,這是組織對他們勤勉半生的肯定,也是對我們晚輩的激勵鞭策,我們全家都感到驕傲自豪,也更加謹記祖輩立下的家訓家規:愛黨愛國、勤儉節約,誠信仁愛、助人為樂。
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父母從小就受到毛主席思想的熏陶和爺爺奶奶樸素的紅色革命、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思想教育,鑄就了農村孩子對黨忠誠、不怕吃苦的堅韌品質。爺爺奶奶均于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烈士段英言的直接領導下在當時的河南省王屋縣白鵝鄉(現山西省垣曲縣英言鄉)各村開展地下工作,爺爺柴林春長期擔任黨小組長,奶奶陳貴花擔任婦女會主任,宣傳黨的政策、介紹發展黨員多名。在抗日和解放戰爭中,二爺柴林山于1947年在解放垣曲縣城(今古城鎮)的戰斗中犧牲,姑爺單文金于1947年在解放徐州的淮海戰役中犧牲,舅爺陳貴軍于1946年參軍太岳軍區,至今下落不明,二舅爺陳貴祥于1947年在解放聞喜縣城戰斗中犧牲。姥爺崔懷勤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并榮獲“抗美援朝紀念章”及“光榮在黨50年獎章”。我的長輩和許許多多革命工作者一樣,為共和國的成立貢獻了青春乃至生命,為紀念他們,垣曲縣人民政府先后在英言、華峰、縣城柿子山等地修建了烈士紀念碑,家族的三位烈士的名字都永遠刻在上面。
1967年12月,18歲的父親響應祖國號召,應征入伍北海艦隊,從農村娃成為一名共和國海軍。在組織的培養下,他認真學習、追求進步,于196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于軍事過硬、表現突出,1970年被提拔為軍官,先后擔任艦艇動力機電軍士長、副艇長、區隊長、中隊長等職務。1976年,沿海形勢嚴峻,父親被選拔參加福建前線臺灣海峽陸、海、空三軍合成軍演習,準備解放臺灣。當時抱著誓死的決心、必勝的信念,每一名參加演習的人員,都寫好了遺書,做好了最壞的打算。1980年,父親轉業到地方,先后在垣曲縣人民檢察院、法院、公安局工作,由于工作踏實負責、辦案嚴謹細致,1990年,被局黨委推薦參加運城市公安局組織的打擊狼幫專項行動,先后在平陸縣、鹽湖區、聞喜縣、絳縣等地專案組工作,榮立三等功。1992年調任基層派出所工作,扎根基層10余年,積極從事治安治理、民事調解、信訪維穩等群眾工作,父親牢記家訓,立警為公、執政為民,帶領所民警在警力不足、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每周末利用所里一倆農用三輪車義務接送轄區幾個地處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的自然村的學生至鎮上上學,風雨無阻。由于轄區治安良好、民風淳樸,運城日報、河東公安報先后報道《深山老林虎嘯震山威》、《深山老區的雷鋒車》等。2010年,父親退休后,依然不忘軍人本色、警察職責,義務宣傳法律法規、為生態垣曲建設獻智獻策,為保一方平安發揮余熱。2010年,在英言鄉柏底村塞溝水庫,勇救溺水兒童。2012年在東環路路見不平一聲吼,勇救被搶劫婦女,及時報警并追擊行兇歹徒。2013年春節駕車途經蒲掌路段,親見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人命關天,立即報警并用私家車將血跡模糊的傷者送到就近醫院救治……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愛黨愛國、勤儉節約,誠信仁愛、助人為樂,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身為軍屬,他們支持女婿在邊疆保家衛國、建功立業,遂放棄自己的退休生活,來運幫我照顧一雙兒女。今年“六一”,他們帶著一歲多的外孫前往運城市明遠小學觀看外孫女的演出,意外在校門口撿到手機一部,怕失主著急,他們祖孫三人硬是在烈日下等了一個多鐘頭,最后順利把手機歸還給學校的一位老師,雖然沒能看成表演,但他們卻樂此不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我和孩子們都秉承愛黨愛國、勤儉節約,誠信仁愛、助人為樂的家訓,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2019年,鹽湖區委區政府授予我最美家庭榮譽稱號,2020年運城市委宣傳部授予我家國情懷最美家庭榮譽稱號。所有的成績和榮譽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良好的家風和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載體,我要秉承家規家訓、傳承文明家風,無愧于最美家庭的榮譽稱號。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