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知發布者:admin時間:2016-10-10
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文件
運文明委〔2016〕3號
關于在全市推廣使用“志愿云”
信息系統的通知
各縣(市、區)文明委,各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市直各有關單位,各大中專院校,市直各志愿團體:
志愿服務是文明城市創建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也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基于云系統和大數據理念研發了全國統一的“志愿云”信息管理系統。今年,省文明辦申請開通了“山西省志愿云”(http://shanxi.zhiyuanyun.com),并決定在全省大力推廣使用,不斷推進志愿服務信息化管理工作。根據省、市文明辦《2016年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要點》安排,現就在全市推廣使用“志愿云”信息系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志愿云”信息系統的特性
1、志愿者實名注冊。“志愿云”系統是全國唯一一家實現了與公安部身份證查詢服務中心聯網查詢的志愿者注冊管理平臺。志愿者實名注冊確保了志愿者注冊記錄的唯一性,有利于保障志愿者權益,為志愿者購買保險、志愿服務記錄轉移提供基礎支撐。
2、自動生成志愿服務電子證。“志愿云”系統建立了適用于全國的志愿者編號規則,志愿團體可以選擇電子證、實體證等不同形式。
3、志愿服務時間記錄。“志愿云”系統提供了團體錄入、個人申報、時長碼計時、手機APP計時、自動計時等5種記錄時間的方法。
4、志愿服務證書自助下載與查詢。志愿者在“志愿云”系統可以隨時下載或打印自己的志愿服務證書,志愿團體和其他機構可在線查詢證書的真實性。
5、志愿者服務記錄異地轉移和接續。志愿者遷往其他地方居住時,只需在新居住地“志愿云”系統分站登陸,服務記錄將自動從原居住地轉移到新居住地。
6、志愿團體在線管理。各級志愿團體可以依托“山西省志愿云”系統審批建立下級志愿團體。本系統對志愿團體共分四級。一般對各市、省直各工委、有關廳局、行業或相當級別志愿團體授予高級團體組(一級),對各縣(市、區)或相當級別志愿團體授予中級團體組(二級),對鄉鎮、街道或相當級別志愿團體授予初級團體組(三級),對社區及普通志愿團體授予基本團體組(四級)。
7、志愿服務需求發布和項目對接。志愿團體可在線發布項目,招募志愿者,認領服務需求。
8、大數據統計分析。系統每天自動對前一天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有關部門決策和省、市、縣志愿服務發展規劃提供支撐。
二、“志愿云”系統注冊范圍
全市各級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企事業單位、社區、社會組織等都要及時下發通知,在“志愿云”系統中注冊成立志愿服務團體,條件成熟的到所轄區民政部門登記注冊,所有志愿者必須進行網上注冊(在其他志愿服務系統上注冊過的志愿者,也要重新注冊)。
各牽頭單位要下發通知,積極推動本系統本行業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和活動開展。
市委組織部:指導全市黨員志愿者進社區開展志愿服務系列活動;
市直工委:指導市直各單位成立文明志愿服務隊,推動市直單位開展各類文明志愿服務活動;
市教育局:牽頭成立學生志愿服務總隊,并指導全市各學校成立中小學生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和以教師為主體的專業志愿服務隊;
市公安局:牽頭成立文明交通、禁毒宣傳、社會治安等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市民政局:指導成立社區文明志愿服務組織并開展活動,同時抓好社工+義工志愿服務隊伍的建設和活動開展;
市司法局:牽頭成立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務組織,積極開展普及法律知識、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務活動;
市環保局:牽頭成立環保志愿服務組織,開展環保志愿服務宣傳活動;
市住建局:牽頭成立城市管理志愿服務組織,開展文明勸導、清除“牛皮癬”等志愿服務活動;
市文化局:牽頭成立文化服務、文化市場監督志愿服務組織,開展有示范性、導向性的志愿服務文化活動;
市衛計委:牽頭成立醫療衛生、無償獻血、疾病預防等專業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專項志愿服務活動;
市外事僑務和文物旅游局:牽頭成立旅游服務志愿服務組織,開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務活動;
市體育局:牽頭成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全民健身專項志愿服務活動;
市總工會:牽頭成立工會志愿服務組織,指導開展職工志愿服務活動;
團市委:牽頭成立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廣泛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
市婦聯:牽頭成立巾幗志愿服務組織,廣泛開展巾幗和家庭志愿服務活動;
市科協:牽頭成立科普志愿服務組織,廣泛開展科普志愿服務活動;
市文聯:牽頭成立各類藝術家志愿服務組織,創作反映志愿服務精神和宣傳志愿者典型的文藝作品;
市殘聯:牽頭成立愛心助殘志愿服務組織,廣泛開展扶殘助殘志愿服務活動;
市老齡辦:牽頭成立敬老助老志愿服務組織,廣泛開展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活動;
市紅十字會:牽頭成立應急救助志愿服務隊,普及防災避險、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方面的知識;
市慈善總會:牽頭成立慈善志愿服務組織,發揮各類民間組織特別是慈善機構和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的作用,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各大中專院校:成立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三、“志愿云”系統注冊志愿團體名稱規范
各級各類志愿團體在“志愿云”信息系統注冊時,團體名稱應嚴格按照“行政區域名(或單位)+業務類別名+社會團體性質標識”的規范和“屬地管理”的要求進行登記注冊。
1、市文明辦在系統注冊開通“運城市志愿服務聯合會”,負責對全市各志愿團體的在線管理;
2、各縣(市、區)文明辦、市直文明辦、各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在系統注冊開通“XX縣(市、區)志愿服務聯合會”、“運城市直志愿服務聯合會”、“XX經濟開發區志愿服務聯合會”,負責本轄區志愿團體和志愿者的在線管理;
3、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系統注冊時,“志愿團體名稱”以“單位名稱+志愿服務隊”或“單位名稱+業務類別名+志愿服務隊”命名,“上級志愿團體”選擇所在縣(市、區)、經濟開發區或市直,“團體類型”按單位性質選擇,“主管單位名稱”填本單位,“聯系人”與“負責人”可為同一人。
4、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在“志愿云”系統注冊時,注冊名稱須一致;各大中專院校按照“學校名稱+業務類別名+社會團體性質標識”命名。
5、各街道辦、村鎮、社區等其他單位在系統命名應按照“行政區域名(或單位)+業務類別名+社會團體性質標識”的原則,由各縣(市、區)文明辦統一規范。
四、“志愿云”信息系統簡易使用方法
1、團隊注冊:打開http://shanxi.zhiyuanyun.com,點擊“志愿團體”欄目,點擊“團體注冊”,確定本級志愿團體名稱(如:XX志愿者協會、XX志愿服務隊等),選擇“運城市直志愿服務聯合會”、“XX縣(市、區)志愿服務聯合會”或“XX經濟開發區志愿服務聯合會”作為上級志愿團體,并進行注冊。
2、個人注冊:打開http://shanxi.zhiyuanyun.com,點擊“志愿者”欄目,點擊“實名注冊”,注冊完成后,選擇加入本單位的志愿服務團隊并參與項目。
3、手機APP下載及應用:網址http://www.zhiyuanyun.com,目前手機APP系統僅限于安卓手機。手機APP志愿云系統可以實現用手機選擇、參加、記錄志愿服務活動。
4、志愿服務項目發布:各志愿服務團體可根據實際,自行策劃項目,在“志愿云”信息系統上發布;志愿者可根據自己的特長,積極響應和參加志愿服務團體發布的活動項目,并取得相應的志愿服務時長記錄。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志愿云”信息平臺建設是推進我市志愿服務制度化的基礎工作,對實現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規范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志愿服務是體現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內容,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考核指標,各地各部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協調,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指定專人分工負責,全面做好“志愿云”信息系統推廣使用工作,為我市志愿服務工作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廣泛發動,大力推進。各地各部門要大力推進我市志愿者、志愿團體在“志愿云”系統登記注冊工作。各縣(市、區)文明辦、市直文明辦、各經濟開發區黨工委要按照時間節點,在系統中注冊開通本地區志愿服務聯合會,并廣泛動員所轄各單位、社區、學校及民間公益組織成立志愿服務組織并在系統登記注冊。各級要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志愿服務為主要抓手,號召廣大干部職工、青年學生、社區居民、社會愛心人士在“志愿云”信息系統實名注冊成為志愿者,并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根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要求,全國文明城市注冊志愿者不得少于城市建成區人口總數10%,省級文明城市(縣城)注冊志愿者不得少于城市建成區人口總數8% ,各級文明單位(標兵)注冊志愿者不得少于全體干部職工的30%。
3、強化督導,注重實效。市文明辦將把志愿者、志愿團體在“志愿云”信息系統的登記注冊情況,作為今年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作為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文明社區、文明小區創建的重要考核指標,納入到復查考評之中。年底前,市文明辦將對各地各部門在“志愿云”系統注冊使用情況進行通報。
各地各部門在系統操作使用前,可先登陸“運城文明網”(http://www.mgtsg.com),下載學習“志愿云操作手冊”。
為便于推動工作,加強溝通交流,市文明辦建立了“運城志愿云系統群”(群號:513129511),要求所有在“志愿云”系統注冊的各級各類志愿團體聯系人或負責人都要加入QQ群,申請加入時請注明真實身份,群名片格式統一為“地區+單位+姓名”。
請各縣(市、區)文明辦、各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將本通知轉發至所轄志愿團體、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小區、文明景區。
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2016年6月17日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